1959年, 开国少将回乡发现母亲要饭为生, 当地干部却个个吃成胖子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7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尤太忠瞧了一眼后,立马急匆匆地奔回了他的老家,河南光山。

一回到家门口,尤太忠碰巧撞见大哥尤太俊手里拿着根拐杖,正打算领着全家出门要饭。他瞅见家里人都瘦得皮包骨,心里头那个惊讶啊,简直没法说。

他走进屋里,瞧见老妈饿得躺在床上,气息微弱,心里头那个难过啊,真是说不出来的滋味。想到一路上碰到的那些讨饭的乡亲们,他一咬牙,就叫人把他带的两百块钱拿去给大伙儿分了。

到了晚上,县长一听说将军要回老家,心里头那个高兴啊,立马就安排了一桌丰盛的好菜,打算好好款待一下尤太忠将军。

尤太忠到了宴会厅,一眼望去,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和好酒,旁边围着一群吃得满嘴流油、身材圆滚滚的官员们。他心里头那个气呀,实在看不下去了,二话不说,转身就走。

没过多久,这些当官的都被惩罚了。

那时候,河南地区遭遇了饥荒,尤太忠的母亲饿得只能躺在床上。有人不解,就问为啥尤太忠不把老妈接到北京去照料,难道他是个不孝子吗?

其实情况不是这样,尤太忠在军队里是出了名的孝顺,他做人很正派,性情直率大方,对感情非常看重。

以前啊,他的老上司王近山将军,因为犯了错被安排到农场干活。后来,王将军被调到了南京军区,那时候好多人都躲着他。但尤太忠不一样,他大半夜开着车跑到火车站,就为了亲自接这位老领导。

尤太忠一生征战沙场,他小时候就投身革命,打过抗日战争,经历过解放战争,还参与了抗美援朝,战功卓著。从放牛娃到成为开国将军,尤太忠的人生经历真是充满传奇。

尤太忠1918年在河南信阳光山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出生,由于家境贫寒,他年纪很小就去给地主家帮忙放牛了。

他学历不高,但后来却当上了开国将领。除了尤太忠自己拼命奋斗之外,他还有一项特别的本领,让他在众多将领里显得格外亮眼。

尤太忠打小记忆力就超强。听说小时候他放牛时,旁边有间私塾,有次他听到学生们在念《三字经》,心里头也跟着嘀咕,没想到就这么随便听听,几遍下来,他居然全记住了,背得滚瓜烂熟。

1996年的时候,七十多岁的尤太忠跟朋友们聊起那件事情,他居然还能一字一句地背出来,一点都没错,这记忆力真是太好了。

之后,尤太忠的这手绝活在战场上也派上了大用场。他在军队里是公认的“地理通”,每到一个新地方,周围的地形地貌,他都能摸得门儿清。就连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小窄沟,他都会牢记在心,过了多少年都忘不了。

由于四处征战,足迹遍布众多地方,等解放战争一开始,尤太忠接到上级的命令,他甚至连文件笔记都不用翻,立马就拿出地图,给大伙布置战斗任务。

团队啥时候动身,啥时候路过那座山那条河,啥时候能到哪个地方,时间掐得可准了,一点不差。

大家全都愣住了,尤太忠却面不改色地说:“这都是因为没文化闹的。战场上可容不得半点差错,记错了可是要出人命的。”

【铁血征程】

尤太忠在1931年的时候,年仅13岁就加入了红军。那时候,他被红军拯救苦难百姓的理念深深打动,于是告别了父母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
尤太忠原本琢磨着很快就能踏进家门,结果这一离家就是漫长的十九年。战争那叫一个无情,天天都有人丢掉性命。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谁心里也没个底,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见到亲人。

“历经无数次战斗,将军险些丧命,勇士们在外征战长达十年才归家。”尤太忠虽然顽强地活了下来,但在战场上他也是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。

长征路上,他三次换了团长的位置。山高又路远,他们得一边躲着追他们的敌人,一边还得熬过饥饿、寒冷和病痛。

那时候,尤太忠在红军穿越草地时突然得了重病,情况糟糕到感觉他挺不过去了。几个红军兄弟就商量着,想把他抬到草地边上安顿好。

还好碰上个军长路过,瞧他年纪轻轻,个子还挺拔,就提议让他拽着马尾巴一起走。于是,尤太忠就抓着马尾巴,跟着大军,一步步走出了那片辽阔无边的草地。

很多打仗的将领性格都挺火爆,尤太忠将军也是这样。战场上,他要求严格,一丝不苟,但下了战场,他对士兵们却关爱有加。

1949年,重庆解放战斗打得正激烈时,刘伯承突然给第三兵团的副头头王近山打了个电话,问尤太忠这家伙在哪儿,找他有点急事。

王近山讲,队伍正在外头被大雨淋着训练呢,他二话不说也冲出去,跟大伙儿一起在街上挨雨淋。他还说,只要外面有一个兵在淋雨,他就绝不进屋躲雨。结果,大伙儿后来真的在街上瞧见了他。

尤太忠这人特别公道,不讲私情,对待朋友很够意思,而且为人清廉,不贪不占。

有一次,周总理找尤太忠有要事相商,特地在中南海安排了一桌饭菜招待他。在那顿饭上,尤太忠连着喝了三杯茅台酒。

没过几天,中央接待那边收到了一封信,信上写着具体日期,说尤太忠同志喝了三杯茅台酒,然后给了六毛钱的酒钱。

那时候,国务院有条规矩,说的是参加会议的人,吃饭、饮酒、品茶这些都得自个儿掏腰包,谁也没有特权,都得遵守。

那次周总理请客吃饭,本来吃完就算了,但尤太忠觉得酒的钱得自己掏。他一开始没留意这事儿,后来想起来了,就急忙把钱给送了过去。这事儿也能反映出尤太忠的为人处世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尤太忠终于有了机会,回到他阔别已久的家乡瞧一瞧。

1950年,尤太忠回了趟老家。尤母一瞅见儿子,眼泪立马就下来了,她等这天等了十九年,心里头早都凉了半截,没想到还真能见着儿子回来。

尤太忠因为工作太多,在家没待几天就得走。他原本打算把老妈也带去北京,但老妈就是不肯同意。

看到老妈年岁已高,而且她特别舍不得离开老家,尤太忠就没再勉强她。心想有哥哥在老家照顾,老妈在那儿安享晚年也挺好。

尤太忠为人向来正直,不徇私情。在离开前,他专门跟当地的干部说,千万别因为他的原因,给他的母亲搞特殊待遇,对待大伙儿都得公平,不能有偏见。

大家都把他的话记在心里。后来,上面的领导发现他家的房子实在是太老旧了,就特地批了一些钱,用来给他母亲建了个新房子。

尤太忠回到北京后,一直忙得不可开交。后来,朝鲜那边打起来了,他也赶紧跑到前线去打仗了。

【公正无私】

在朝鲜战场上,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确实很厉害,他们装备精良,给志愿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。那时候,志愿军打得真是挺不容易的。

之后,尤太忠接到命令去攻打汉江南岸,没想到中了敌人的埋伏。他们孤军深入,结果被敌人团团围住。

情况万分紧急,就在这时,尤太忠果断拍板,不顾其他人的意见,把全军的主力都集中起来。他们奋力一搏,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硬是闯出了一条路,最终成功甩掉了敌军的纠缠。

抗美援朝打赢后,他就被提上来做了27军的副军长。到了1955年,因为他立的战功特别多,就被评为了少将,那时候的尤太忠,也就三十多岁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正处于建设初期,事情一大堆,尤太忠工作特别忙,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回老家看看。一直拖到1958年,他进了军事学院深造,这才算有了点空闲时间。

就在那一年,河南遭了大灾,好多百姓因为没吃的,都饿死了。

尤家因为天灾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尤母硬撑着没给尤太忠写信,怕给儿子找不痛快。一直到她自己病得下不了床,尤太忠的哥哥这才写了封信,把情况告诉了他。

尤太忠一回家,瞅见村里冷冷清清,街上净是讨饭的乡亲,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。再一瞧见老娘饿得皮包骨,躺在床上连气都快喘不上来了,他自责得要命。

一听说官员们要请客吃饭,尤太忠原本打算借这个机会,好好向这些干部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救助灾民的。但等他一到场,看到那些官员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的样子,他顿时火冒三丈,气得连一句话都懒得说,扭头就走了。

之后,那些官员都挨了罚,尤太忠呢,他把自己身上的200块钱,全给了村里那几十户人家,一户不落。

尤太忠一辈子行事坦荡,就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被人指责,他也腰杆挺直,毫不畏惧地面对那些气势汹汹的反对派。

1988年的时候,尤太忠得到了上将军的荣誉。到了1998年7月,他在广州安静地离开了我们,那时候他已经80岁高龄了。

最后,咱们得好好向这位打了一辈子仗,公正不阿,一辈子都在为国家人民付出的老革命前辈,表达最深的敬意。



上一篇:奇正藏药: 首次回购公司股份
下一篇:没有了